近期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莫过于第二轮“环保回头看”
为了守护蓝天白云
保护最基本的居住环境
这次“回头看”据说比上一次更严格
官宣:明年启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
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发言时表示,“明年开始,新一轮督察将全面启动,计划再用4年时间,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计划前三年还是常规的全面督察,最后一年开展‘回头看'。”
据生态环境部此前发布的消息,在12月6日刚刚结束的2018年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中,5个环保督察组对全国10个省份共104个城市开展了下沉督查,期间共受理有效举报38133件,合并重复举报后向地方转办37679件。截至目前,各地方已办结26873件举报件。其中,责令整改12240家;立案处罚2991家,罚款2.14亿元;立案侦查186件,行政和刑事拘留88人;约谈1804人,问责2177人,问责的人中不乏一些担任地方党政一把手的厅局级领导干部。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重点在哪里?
对首轮整改“回头看”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骆建华认为,与第一轮相比,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重点可能会放在第一轮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和解决效果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则表示:“‘回头看’的严厉程度不低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以及还有没有新的问题出现,都会是重点。要‘老账新账’一起算。”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环保督察提出了新任务。此前在各地,环保督察倒逼产业升级的功能不断显现,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浙江省为例,多地以督察为契机,推动本地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衢州市编制出台钙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和资产整合。温州市推进锻铸造业转型升级,通过督察整改,温州乐清大荆镇107家铸造企业全部淘汰拆除,龙湾区优选31家铸造企业整合为8家。
规范环保督查机制
2018年约谈对象拟重点聚焦以下几方面:一是针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力度不够、工作滞后、问题集中的地区要进行约谈;二是大气、水、土壤三个“十条”目标任务没有完成,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地区;三是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不力、问题反弹,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地区;四是中央领导批示,或新闻媒体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解决不力的地区。
另外,生态环境部还将积极指导地方建立省级环保督察体系,实现国家督省、省督市县的中央和省两级督察体制机制,发挥督察联动效应。
环保督查有多严厉?一起来回忆
堪称让无数化企鬼哭神嚎,濒临崩溃的环保风暴到底有多恐怖??在新一轮中央督查开始之前,小编来带大家回忆一下。
第一轮环保督查
1、广东省
东莞市严抓“散乱污”企业淘汰整治工作
近日,东莞市印发实施《东莞市“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形成整治攻势,力争年内淘汰整治7000家。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4824家,其中关停取缔4019家,整治改造805家。
2、山东省
山东已关停整顿化企2667家,不达标企业1年内全部关停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山东依法关闭转产化工企业558家、停产整顿2109家,合计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35.1%。今年上半年临沂关停取缔2915家“散乱污”企业。共累计排查“散乱污”企业8460家,完成整改5545家,关停取缔“散乱污”2915家。
3、江苏省
苏州半年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1.3万余家
仅今年1-5月,江苏全省关停低端落后小化工企业379家,完成今年年度目标50.5%。截至今年6月底,苏州市共关停化工企业94家(化工园区内关停9家)。自去年苏州市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以来,全市共依法关停、整治提升企业(作坊)25165家。其中,今年上半年完成关停、整治13753家,占年度计划的67.64%。其中,依法关停9240家,整治提升4513家。
苏州市相城区在2017年完成1863家整治的基础上,2018年全区计划再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5639家。截至目前,已完成4395家(其中依法关停3559家、整治提升836家),完成率达77.9%,到年底有望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近9000家。
常州市已关停40%的化工企业
截至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已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55家,占全市化工生产企业总数40%。
4、京津冀
北京三年再退出1000家制造企业
北京市近日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制造业企业,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截至上半年,北京全市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1.95万件,累计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企业2200多家。从上半年来看,北京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903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473家。
雄安去年关停9000多家散乱污企业
上半年石家庄市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495家
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发现散乱污企业1449家,其中,要求关停取缔类857家,提升改造类591家,整合搬迁类1家。目前,已完成整治633家,完成率43.69%,其中,关停取缔类已完成495家,提升改造类完成138家。9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提升改造;10月底前,全部完成整合搬迁工作;对逾期未完成的,一律关停取缔,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的目标。
5、安徽省
黄山市关停污染企业170多家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黄山市累计关停淘汰污染企业170多家,整体搬迁工业企业90多家。
安庆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753家
6、浙江省
杭州市2018年底前关停144家重污染企业
杭州市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到2020年,完成500家涉气“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任务。到2020年,每年力争淘汰整治“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1000家以上。
7、陕西省
陕西省限期整改2931家,停产治理191家,关停取缔644家
陕西省按要求限期整改2931家,立案处罚792家,停产治理191家,查封扣押149家,关停取缔644家,市级挂牌督办7家,移送公安机关适用行政拘留17家,问责行业监管部门责任76起。
此次整改中,西安市被限期整改980家,立案处罚293家,停产治理82家,查封扣押149家,关停取缔148家,移送公安机关适用行政拘留7家,问责行业监管部门责任44起。
8、山西省
截至7月15日,山西省累计查处重点排污企业2124家,已完成整改1107家,整改完成率52%。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谁最遭殃?
2018年第一批、第二批中央环保督查省份
根据小编对第一批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的数据分析,养殖业、建筑工地、轻工、化工及有色行业存在问题较多。
问题企业:传统行业牵涉最广
传统行业例如化工、有色和煤炭行业存在问题的企业数量也较多,分别为194家、168家和101家。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传统行业企业依然会受到重点督察,“散乱污”等小企业被查处关停的现象将会继续出现。
污染问题:水污染、固废污染严重
水污染问题最广,固废污染问题严重。经过统计,督察组对各省的反馈中提到的问题个数为220个。其中水污染问题最多,达到97个,占比44%,且分散最广,各个省(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污染问题。固废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达到47个,占比为21%,其中危废问题达到18个。此外,自然保护区违规违建和大气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分别占到问题总数的14%和11%。
同时,环境问题也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和集中性。河北、宁夏、江西及广东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江苏、河北及河南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广东、广西及黑龙江固废污染严重,河南及河北落后产能淘汰进度滞后。广东和河北作为工业大省,发现的问题较为集中。
各省份分析:广东问题多,江苏罚款重
通过对10个省区的统计,受理举报案件数量较多的省是广东、河南和河北,数量分别是6077、5477和4721件,占总量的比例分别是16.15%、14.55%和12.54%;责令整改家数较多是广东、江苏和河北,数量分别是5556、4051和3728家,占比分别为19.56%、14.26%和13.12%。第一批中央督查“回头看”的10省区罚款总额为7.1亿,问责人数为6219人,其中江苏省罚款金额为3.01亿,占总金额比例高达42.38%,远超其他省份。问责人数方面,河南和云南人数较高,分别是1053人和1015人,占比分别是16.93%和16.32%。
暴雨即将袭来,各位做好心理准备!
这两年都说是传统行业最苦的两年,成本剧增+环保不断施压+安监,让无数企业摇摇欲坠!但没办法,适者生存!环保督查势头只会越来越强劲,与其想法设法规避检查,还不如想法让自身企业符合环保要求,好好生产下去!
各位,加油鸭!
熬过了漫长的2018
还有严峻的2019等着你们!